毛竹是中国主要的用材竹种,纤维素的合成是竹材形成的必要条件。纤维素主要由纤维素合成酶(Cellulose synthase,Ces A)合成,并储存在植物的初生壁和次生壁中。因此,研究纤维素合成酶的结构与功能对毛竹生长发育以及纤维素的利用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以毛竹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的5个高度(10cm、30cm、120cm、600cm、1400cm)的毛竹为研究材料,其中10cm和30cm时为毛竹生长初期,120cm为毛竹生长上升期,600cm左右为毛竹生长盛期,1400cm时毛竹开始抽枝展叶,为生长末期,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生物显微镜观察、透射电镜观察、荧光定量PCR、RNA原位杂交、Western Blot、蛋白质的体外表达等方法研究了毛竹纤维素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和功能。所得结论如下:(1)毛竹茎秆结构显微观察表明毛竹生长发育分为四个时期,第l个时期,细胞未分化期,没有明显的组织结构,此时的细胞主要以分裂产生更多的细胞为主。第二个时期,原生结构形成期,有典型的维管束结构出现,但密度较大,结构较小,韧皮部细胞分化不明显,纤维细胞和薄壁细胞的界限不明确。第三个时期,维管束结构成熟期,纤维细胞和薄壁细胞的界限明确,有两个典型的后生木质部导管,韧皮部结构明显。第四个时期,纤维细胞木质化时期,可以看到纤维细胞周围一层深色物质。
为探讨持续高温干旱灾害天气对
毛竹林生长的影响,为毛竹林抗灾减灾及灾后恢复提供参考,调查分析了毛竹林持续高温干旱灾害特征及立地条件,经营水平等对立竹受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使毛竹叶片灼伤,枯黄,失绿变白,严重的全株叶片脱落;竹秆脱水,皱缩,枯黄,中下部位出现黑斑,局部表皮灼伤.竹龄越小受损程度越严重,1度竹死l亡率显著高于2度及2度以上竹.海拔高度,坡向,坡位,土壤厚度,立竹密度,经营水平等对毛竹林立竹受损程度均有较明显的影响,其中海拔较高毛竹林高于海拔较低毛竹林,阳坡毛竹林显著高于阴坡毛竹林,且上坡〉中坡〉下坡,土壤厚度〈50cm毛竹林明显高于土壤厚度〉100cm毛竹林,立竹密度3750~4500株·hm^-2和2250~3000株·hm^-2毛竹林高于立竹密度3000~3750株·hm^-2毛竹林,集约经营毛竹林高于粗放经营毛竹林.典l范对应分析(CCA)表明,持续高温干旱灾害对毛竹林的影响因子主要为土壤厚度,坡位,其次为海拔高度,坡向和立竹密度.

厚壁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Pachyloen’)亦名厚皮毛竹,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H.de Lehaie)相似,但竿略呈四方形,因竿壁厚而与毛竹不同。厚壁毛竹是一个材、笋兼优的毛竹变异l类型,江西特有,仅零星分布于万载、宜丰、铜鼓三县。目前,野l生状态的厚壁毛竹种群数量少,处于濒危状态,已被列为江西省重点保护植物。